500大发

陈甫:雄安建新城,第一步就和别的城市相反

2018-02-06 05:09:46

最近这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,扩大了许多城市,甚至凭空建出的新城也不少。新城开动的时候通常都是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,推土机、挖掘机、重型卡车先行,还有时上演着强拆和抗拆的经典剧目。但是这个新城很不一样,虽然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了,连友邦都惊诧了,但是开工的时候却是静悄悄的。原来的住户不是被赶得鸡飞狗跳,而是积极出工出力参加劳动。这就是雄安,一个非典型新城的开端。

千年秀林

雄安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是称为“千年秀林”的植树造林项目,这是“蓝绿交织”中绿色工程的第一步。和其他城市或者社区建设相反,将放在最后收尾阶段的通常绿化工作摆在了第一步,凸显出国家对于雄安新区生态本底建设的高度重视。

9时25分开始,9时38分种完——11月13日,雄安新区“千年秀林”工程栽下第一棵树,标志着新区建设平原地区异龄、复层、混交的近自然“千年秀林”工程拉开大幕。种下的每一棵树,从选种到种植,都有严格的规范:新区栽的树,绝不能是剪掉树冠从别处移过来的大树,更不允许把太行山上的树挖过来栽到雄安,必须是来自苗圃的树;苗圃选材时登记树木的二维码,记录树木的来源、树种、规格、产地,形成树木的专属“身份证”数据库;种植时每棵树都要控制埋深,种植结束后需一次性浇透,严格遵守种植工作的规范。

千年秀林建设--刘向阳摄

同时,千年秀林将突出体现“五新”的概念。理念新,在城市发展中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;机制新,按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的“三变”合作方式,以企业与农户或集体间多要素多方式合作,使群众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;模式新,坚持因地制宜,通过多种经营、多元发展、多业并举、多轮驱动的方式,让群众实现融入城镇化、务工产业化、合作股权化、收入多元化的目标;技术新,建设“千年秀林”,打造全冠种植、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;环境新,干群一心,创建新区良性生态环境,共建共享新区发展成果。五新的概念,确立了以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,同时让当地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去,让群众从建设中获得长期的经济收益。

据统计,至11月24日的12天里,9号地块一区已经成功栽种3.3万棵树苗。预计到12月31日,9号地块将完成26万棵树苗栽种。

植树前后的动图,哨兵二号卫星2017年11月4日与2018年1月13日

植树的区域

雄县(上图右边)的西侧原来就有不少林地(应该是经济林),即11月图像中的深绿色部分(那时候叶子还没有落)。

植树的区域(上图中间)原来是大片方正的农地,目前已经呈现出森林公园的整体轮廓,包括大量增加的树林图斑和公园道路,和雄县原有的林地连成一片。

国产高分二号卫星2017年12月13日

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高分二号揭示了更多的公园细节:弯曲多变的公园道路、绿色的针叶林区域、黑褐色的阔叶林区域(因为冬天没有叶子)。

根据2018年的生态计划,今年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将造林绿化10万亩,构建片、廊、环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。同时,雄安新区外围将完成造林绿化40万亩,构建与京津一体化的生态格局。

“蓝绿”交织,水城共融

白洋淀是新区“蓝色空间”生态建设的基础,淀内与周边的生态质量与水量、水质密切相关。白洋淀湿地被称为“华北之肾”,水域面积约366平方公里,有大小湖泊143个,滩、洲、草构成的湿地结构,为调节周边气候、维护生态环境、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近些年出现的水质下降和水资源不足问题,影响了白洋淀的生态调节功能。因此,充足的生态补水,将对改善雄安新区水资源环境,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挥重要作用。

白洋淀的补水过程自2017年底入冬起开始实行,位于保定市境内的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已联合为白洋淀补水,此次补水将持续到12月初,共放水2100万立方米,预计白洋淀收水1400万立方米。同时,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于2017年11月16日上午10时开始试通水。引黄河水的时间段为冬季四个月(11月至来年2月),年平均引黄河水量可达6.2亿立方米,其中为白洋淀生态补水1.1亿立方米。

陆地卫星八号的假彩色合成动图

从白洋淀水域变化的遥感影像动图(补水前:2017年9月28日,补水后:12月17日)中可以看到,入冬补水后,白洋淀的水域面积明显增加,西部、北部和西南部水面积明显扩大,部分旱田变为水面,北部芦苇荡裸露水面的面积也有增加。

生态城市理念

生态城市的建立,首先要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,这要求城市的建立既要保证自然生态本底改造的循序渐进,又应满足人的需求。良好的生态规划,可以避免因人的需求而过度消耗资源、破坏环境。雄安新区的建立,让我们看到了在新城建设中,“大军未动,粮草先行”的魄力与胆识。从自然的角度,先进行生态规划建设,完善生态本底;从人的角度,先妥善处理当地居民的生活、生产问题,让当地农民主动参与到城市建设,使大家没有后顾之忧,而后再进行大规模建设。这种建设过程的理念,亦是生态城市建设所必须的。

我们所向往的雄安新区不是“水泥森林”,而是自然风光、田园风光、城市建设三位一体的生态城市。雄安新区“非典型”的城市建设,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?这样的建设模式是否会成为未来建设的主流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来源:观察者APP

500大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