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大发

瞄准世界级"会展之都" 上海还缺啥?

2015-02-12 04:25:10

      近日,随着可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开门迎客,上海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“百万级”会展城市。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,2014年上海举办各类展览755个,其中70%为国际展,展览面积近1300万平方米,展览项目数和展览面积均居国内之首。

       然而,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国际会展业CEO峰会上,不少会展界权威人士指出,在全球展览市场重心东移的大趋势下,瞄准世界级的“会展之都”,上海会展业的转型刻不容缓。

     “马达”岂能装在“马车”上

       一位互联网企业高管说,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与展览业的关系,就像当年汽车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前夕,有人将“马达”装在“马车”上,不兼容、不匹配。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说,电商与会展都属于商务服务,但两者并非“你死我活”的关系。淘宝上现有3亿多消费者,“碎片化”的消费正变成巨大的潮流,展会如何吸引这部分消费群体,值得会展业思考。

 

      腾讯上海总经理张立军认为,会展要充分“嫁接”移动互联网:展会前,用微信向目标进行精准推送;展会中,通过微信“移动导览”,发布展会信息,为观众提供咨询服务,发布产品信息,并用微信进行支付等;展会后,利用微信获得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,进行会后跟踪服务。

      不少与会者表示,上海展览“跨界”融合的步子仍不够大。载体与内容的相辅相成,是会展业转型的关键,移动终端的“马达”如果还安在传统展览的“马车”上,恐怕难以合拍。

     “任性”的资本找不到投资方向

      能否用资本撬动展览,通过并购实现企业规模的跨越和展示内容的翻新?峰会上,不少海外投资机构坦言,中国的展览业缺乏合适的投资对象,资本虽然“任性”,但绝不会无的放矢。

      上海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说,国内的展览发展基本是“自然生长”,即通过十几年或二十年培育一个品牌展览;而现在,国际展览市场流行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对此,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国内展览界之所以鲜见并购案例,主要是因为好的展览“种子”太少,有的品牌展是企业苦心培育多年的,当然舍不得出手;而多数则是“拷贝”或刚刚创立的展览,市场影响力不大,又有其他相似展览的“影子”,国际买家不感兴趣。说到底,国内展览市场有些“虚胖”,真正有市场影响力、有号召力的品牌就那么几个,这是国际资本游离于国内会展市场之外的症结所在。

      当然,资本是“识货”的。湖北尚格会展公司通过“深耕”二三线城市,成功培育出连锁汽车展、智能家居建材展、婚博会等品牌展,成为中国首家办展规模超100万平方米的民营会展公司。2012年,风投机构大举注资尚格。凭借资本扩张,尚格吸引更多展览机构加盟他们的连锁展,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。

     “局部过剩”会否导致恶性竞争

       13家展馆、10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,上海展览业会不会因展馆“吃不饱”而陷入恶性竞争呢?

       峰会上,有人向国家会展中心董事长王志平发问:“国展中心是否会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,将现有展会‘平移’过来?”尽管国家会展中心目前已经确立的400万平方米展示面积中,有220万平方米属于新办展或是从外省市转移过来的展览,但不可否认,上海展览场馆的“结构性过剩”将引发一场新的竞争。

       与此同时,全国展览业增速也在放缓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总裁蔡国枫介绍,去年全国办展面积7110万平方米,比上年仅增长2.6%,而且这将成为一种“新常态”。“粥多僧少”,上海展馆市场如何创出“向心力”?蔡国枫建议“三管齐下”:“展馆+服务增值”,提升质量效益;“平台+智能技术”建设智慧展览;“绿色+低碳节能”建设生态展馆。

       更多国际展览界专家建议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汲取转型智慧。励展博览集团主席陆思奇说,竞争性的格局中更要制定清晰的“游戏规则”。巴黎展览馆集团首席执行官雷诺介绍了法国的经验——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有“档期”优先选择权,展馆在确定了大型展览后,公布每年的“展览日历”,统一价格,便于中小展览“对号入座”,形成有序的“错位竞争”。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说,要学会在创新中创造新的增量。比如,香港曾有一个著名的钻石珠宝展,非常火,后来主办方将其“一分为二”,钻石和珠宝各办一个展,参展商由此增加了15%,而且各自都办出了特色。(来源:文汇报)

 

500大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