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500大发

    王青道:从TED会议看演讲人的素养

    2014-11-13 02:13:00

         得第一次在数百人的会议上做主题发言,是在2007年三亚的一个酒店业论坛上。精心准备一定是有的,但走上主席台时过度加速的心跳还是让大脑一时陷入了一片空白。不知道自己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,但清楚地知道效果不好——因话音未落,坐在第一排嘉宾席上的一位酒店老总就起身离开了。至于接下来是如何由开场白过渡到了PPT,已记不大清楚,但那位老总缓步走出会场的情景,则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。
     
      多年来,在经历了上百场的会议发言后,也有总结、改进和提高,但总觉得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。笔者组织的中国会议产业大会(CMIC)及其系列会议,每年邀请参会的演讲嘉宾超过上百人,发现自己作为会议发言人存在的问题,与其他人多有相似之处。综合来看,我国会议发言人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,这一点大家都理解,但问题的关键是,我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针对会议演讲人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改进与提高?
     
      在总结与学习中发现,美国TED会议的演讲人及其演讲模式或许对我们来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     
      TED(technology、entertainment、design,即技术、娱乐、设计)是美国的一家私营机构,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,这个会议的宗旨是“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”。TED大会每年都会召集众多科学、设计、文学、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,分享他们关于技术、社会、人的思考和探索。TED演讲的特点是:观点独特,开门见山,看法新颖,形式不拘一格。
     
      TED演讲有以下特点值得借鉴:
     
      一是演讲的专业性。演讲人都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士,演讲只是他们的业余工作,但他们普遍具有职业演讲人的专业素养;
     
      二是内容的高度浓缩。演讲人只有将自己的论点及其支撑性论据内容高度浓缩,才可能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内完整地呈现给与会者;
     
      三是语言的掌控能力。TED的演讲人不仅有能力在自己的演讲时间内牢牢抓住与会者的注意力,绝大多数的演讲人还能够依靠诙谐的语言赢得与会者的笑声和掌声;
     
      四是语言的通俗化。虽然他们都是某方面的杰出人士,但你很难在TED会场听到晦涩的专业术语或者是高高在上的说教。他们使用平实的语言,讲述着普通人听得懂而且愿意听的故事;
     
      五是活跃而自如的舞台风格。没有演讲台,无法对着屏幕或者纸张诵读,TED演讲人必须将内容融化在大脑中,并通过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形象地呈现出来。
     
      六是简单而时尚的PPT设计。TED的PPT设计以图片、图表为主,简洁大方,还经常带有一些幽默感,具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效果。
     
      比较而言,中国的会议演讲人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呢?
     
      不同层次的演讲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,对于那些已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演讲人来说,面临的瓶颈是再提升,即成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演讲人;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需要解决的问题是,掌握演讲的技巧,不犯常规性错误,做一个受欢迎的演讲人。
     
      通过总结不难发现,中国非专业的演讲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   
      一是时间控制。对于很多演讲人来说,时间控制是第一大问题。或是时间观念不强,或是对时间的把握能力不够,均会拖延时间,这让会议组织方很苦恼,要么碍于面子任其而为,要么用时间提示器、倒计时提示牌等中国人特有的方式,来加以控制。会议在流程设计上是一环扣一环的,一个人破坏了规矩,后面就乱了。拖时间的理由可以有很多,但没有一条是经得起推敲的。
     
      二是内容的设计与调整。不同的会议组织方、不同的参与人,对于内容的需求都是不同的,一个PPT在不同会议上用、多次用,要想引起听众的共鸣显然是不可能的。与此同时,互联网时代,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,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,演讲人的内容如果不能实时更新,就会给人以“淡如白水”的感觉。
     
      三是姿态定位问题。长期以来,上台发言的人不是领导,就是知名专家。因此,我们经常会看到演讲人在台上以领导或专家自居,高高在上,空话、套话贯穿整个演讲,这种演讲模式已经无路可走。从发展趋势来看,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在专业上有何成就,只有成为听者的朋友,关心他们所关心的问题,并对他们有所启迪、有所帮助,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演讲人。
     
      四是PPT设计与制作。很多人的PPT只是文字的堆积,谈不上设计,因而也不会有视觉冲击力和精彩的现场效果。任何一个完美的演讲PPT作品,都是好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体。 来源:中国贸易新闻网
     
        (作者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、《会议》杂志总编辑)
    500大发